找到相关内容21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六变——序

    条道路。  汉初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董仲舒的儒家经今文学,就理论渊源而言,董仲舒的儒学,已融会了先秦诸子的思想。易经阴阳学、黄老刑名学、墨家思想、荀孟思想┅┅ 作为现成的思想材料,一一为董仲舒吸收。但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1343993.html
  • 漢傳佛教文化及其古文物

    過適應及互動的關係,但是也很清楚,儒家思想,才是漢文化中的最大主流。因此,道安(西元314~385年)撰寫的《二教論》,雖也提及道家、陰陽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墨家、縱橫家、雜家,以及農家,而他卻採取讚揚...

    釋聖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2144014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4)

    曰平等平等,遍一切一味;不曰畅遂,而曰涅槃静寂。  悲之流行也,孔家得其恻,墨家、道家得其切,唯凄与迫,谁亦不能得。兼之而大之,又复不可思议者,菩萨行也。悲之体相如是,一产生妙有至强有力之母而已矣。 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044212.html
  • 禅与中国音乐1

    大小。而音域和音色则要求既不能太高,也不能太低,既不能太粗,也不能太细,最好在以“黄钟之宫”为“本”的一个八度内。这不能不让人们想起墨家“非乐”的理论。这种主张,不但不是“简约”,甚至也不是“简单”,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944230.html
  • 菩萨之大悲心初探

    也就生起感同身受的怜悯心了。如历史上先秦儒家对于扶贫济困、敬老助残的思想所提出的主张:“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鳏寡孤独废疾者,皆有所养。”《礼记〈礼运篇〉》再如墨家有所谓的“兼爱”思想:“...

    张旭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045073.html
  • 洛阳伽蓝记校注(2)

    :‘皆古书名。’孔颖达疏:‘周礼:外史掌三皇、五帝之书。郑玄云: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是也。’ 〔二〕 九流是儒家者流、道家者流、阴阳家者流、法家者流、名家者流、墨家者流、纵横家者流、杂家者流、农家者流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2745794.html
  • 从葛洪一生的际遇探讨其入世与出世思想

    分官任贤,则权臣不再跋扈、能臣能有出身,近于外法内儒的思想。论讥俗救生之法,激于魏晋士风的颓废,因而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与省烦去侈的墨家,而反对俗儒的仁政、道家的迂阔。”[37]  依李氏之见,只是外篇...

    彭慧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5046188.html
  • 大乘“慈悲”观念与孟子“恻隐之心”之比较

    相关连的,是以众生不论是怨是亲,对行法缘慈悲者而言,都需平等相对,不能有所差别。但若就孟子的观点来看,这样的慈则是近于他批评为“无父”的墨家[10]。  2.3 无缘慈悲  《大般涅槃经》︰“无缘者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544619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译场组织与沙门的外学修养

   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想而外,更从研读诸子──尤  页119  其道家和墨家那些跟儒家对抗的思想,从更多方面去了解中国人的各种思想,方能更有效地推广西竺传来的、内容跟中国思想很不相同的佛教于华夏。再者,中国的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047261.html
  • 清谈与佛教——以论辩之风为中心,探清谈与佛教之契接

    倪。荀子正名解蔽两篇亦论及“名”、“实”之关系,并纠 正辩者之诡辩,显扬儒家正名之道,此种正名之学称为“名 学”,乃涉及中国古代之逻辑理论。中国名学当以墨家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847302.html